教室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更新于02/24
教室文化是教室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和物质环境以及文化气氛,它不仅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美化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还包括作为教室文化主体的学生共同形成的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准则。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改造了学生本身,影响和决定他们的成长发展。教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院校具有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又赋予了教室文化建设更丰富的内涵。
 
 
教室布局分前与后、前讲台及黑板、投影仪、国旗、两侧可根据上课的功能,选择做公布栏、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眼保健操等内容。后黑板为班级板报栏,两侧可选择做书架、粘贴栏等。总体要求达到师生可参与性强。构图,两边视觉匀称,实用性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增长知识和强化法律意识。教室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也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中。整洁优美、精心设计的教室环境为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场所,和谐融洽、严谨求实的班风、学风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而班级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自觉形成的行为规范也是教室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群体意识。高水平的教室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群体意识。教室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要把这些不同的个体凝聚成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就需要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学生在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会发现彼此共同的审美情趣、行动目标和价值取向,从而由一个个单独的  个体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同时教室中的一些与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相关的故事、名言,也会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 规范学生行为,塑造学生人格。“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室的空间形态历经了山林空间、寺庙空间、家庭式空间、书院式空间直至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室空间,不同空间形态的文化内涵是不尽相同的。不论是山林空间所传达的自然随性,还是家庭式空间所体现的规范刻板,都在学生行为、人格的塑造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现代教室文化有了比以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教室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言行。比如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学风,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积极影响;在教室中张贴名人名言、哲理故事,能够使学生从中收获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
 
 
3.促进师生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室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师生的良好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完整的教室文化包含了对教师的感恩和尊重。节日的一句简单问候,一幅致谢标语可以使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感恩之心;黑板和各种教具的整洁有序会提高课堂效率;活泼有序的课堂节奏,会使师生有充分的学术和情感交流。
4.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多方面文化素养。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通过在教室中陈设我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等作品,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室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在无形中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作为教室文化的一部分,使每一位学生真真切切的参与到教室文化建设中来,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分享到:
  更新时间:02/24  【关闭